5月1日,新修訂的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實施滿一周年。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近日召開的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的“成績單”亮相。
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張巖介紹說,《條例》實施一年來,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90%,分類意識普遍增強,分類習慣初步形成。
張巖表示,一年來,北京市1.3萬余個小區(qū)、3000余個村、11.7萬個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認真貫徹《條例》規(guī)定,廣大市民踴躍參與,積極行動。根據(jù)抽樣調(diào)查和現(xiàn)場檢查結果,知曉率98%、參與率90%、準確投放率在85%左右。全市已創(chuàng)建形成835個示范小區(qū)、村,約占小區(qū)、村總數(shù)的5%,發(fā)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。
以今年4月為例,北京市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3878噸/日,比《條例》實施前增長了11.6倍。餐飲單位廚余垃圾分出量1795噸/日,廚余垃圾總量達到5673噸/日。可回收物分出量4382噸/日,比《條例》實施前增長了46.1%。家庭廚余垃圾分出率從《條例》實施前的1.41%提高并穩(wěn)定在20%左右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.5%。
垃圾分類確實起到了垃圾減量的效果。2021年前4個月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.06萬噸,比2020年下降6.36%,比2019年下降25.6%,日減量7100余噸。減量效果相當于少建了兩座日處理3000噸量級的阿蘇衛(wèi)焚燒廠,僅拆遷、土建等一次性投資就節(jié)省200多億元。
目前,北京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3.38萬噸/日。其中,焚燒能力1.77萬噸/日,生化能力8230噸/日,基本滿足分類處理需求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實現(xiàn)整體平衡,垃圾焚燒廠從連續(xù)多年的超負荷運行向相對從容轉變。
文章來源:瀟湘晨報